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徐丽萍:从文本学习走向生活运用

发布时间:2015/6/9 14:56:02

 

摘要:教师对学生每个单元的习作指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起于文本的讲解,授予方法,联系实际指导运用,感受运用,终于根据习作要求,联系实际,主动运用方法独立完成习作的过程。解读文本是前提,方法指导是关键 , 联系实际益训练  , 激发兴趣保持久。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促进了学与用,理论与实际,他人与自我的内在统一,让学生会写作文,想写作文,爱写作文成为了一种可能。

关键字:文本  方法  联系生活  兴趣

解读文本是前提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对文本解读的精准,从宏观上看,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微观上看,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揣摩编写者安排意图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的文本内容的编排重点放在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其中《古诗两首》是表达人们在秋天里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风筝》是记叙孩子们在秋天中活动的快乐;《秋天的雨》是描写秋天的美好。

每课都有被编选的意图:《古诗两首》是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感受秋意和诗情,激发学诗的兴趣;《风筝》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找出文中描写心情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秋天的雨》把众多景物利用秋雨这条线索巧妙地串起来,体会了秋天的美,多种修辞手法和总分关系的运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还感受到祖国文字的美。

只有精准把握文本,单元作文指导教学就不会出现偏差。

方法指导是关键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范文的指导,每篇讲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把它们当作范文来讲,成了我不二的选择。

一、探究写作目的,感受选材有要求。学生对课文有粗略了解时,提出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选出精华,加以概括,得到写作目的。教师继续询问,作者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选择了哪件事来写。这种正逆方向长期的询问,学生对写作要求和选材内容之间的关系会有所了解的。如《风筝》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实的童年故事,他们很快乐;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快乐,作者就选择小时候放风筝的故事。又如《秋天的雨》作者是写秋天的美好,所以选择的景物都是能给人美的享受的:把银杏叶子比作扇子扇哪扇,扇走夏日的炎热;把枫叶比作邮票飘呀,邮来秋天的凉爽。绝对不会把银杏叶子比作扇子扇哪扇,扇走树叶的茂盛;也绝对不会把枫叶比作邮票飘呀,邮来秋天的干燥。 紧扣课文讲解选材有趋向性,比单纯的说教直观多了。

二、理清写作思路,感受结构的重要。线索是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精讲课文时,理清写作思路,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结构能这样严谨,条理能这样清晰,就是它在起作用。如《风筝》,作者就是抓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条思路,把文章写清楚的;《秋天的雨》就是按照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布局全篇,总的是首段的:“秋天的雨是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和末段的“它是一首丰收欢乐的歌。”中间几段是分的并且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用一句总起句,引出了后面的具体美景。

三 、学习表现手法,感受修辞的妙用。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因此,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三年级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出来也不算拔苗助长。如何让学生感受出它们的妙用呢?当然离不开老师的点拨了。如《秋天的雨》中,“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用“挤”、“碰”、“争”写出了水果多,把静态的水果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当着人来写,写活了,写有意思了,这就是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觉拟人手法的妙用。

四、诵读整篇美文,懂得词句要积累。作文字数少,表达意思不明了,造成这种原因往往是词语积累这项作业做得不够好。在精讲课文时,我有意强调它的重要性。如教《风筝》,作者为什么能把伙伴们心情起伏的变化表现出来呢?原因作者用了“憧憬、希望、依旧、快活、喊叫、拼命、歇不下、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等词语,才体现了心理的变化。多看,多读,多背是实现词句积累的有效手段,作为我们要求精讲的课文我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多读多背讲读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成了我让学生词语积累的必修内容。

联系实际促训练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训练。训练的过程是个令人枯燥的过程。试想一下,离开学生生活的实际,单纯的说教,那是一种怎样的境遇?不管是老师在讲读课文中为写做准备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还是练习题中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都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它应该像一股清泉自始至终给作文训练注入活力。

一、同一主题赏师文。 《古诗两首》中的《夜书所见》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内容是从由近景写到远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歌是可以联系生活写的,我也根据我们本地“秋天桂花开了,稻子熟了“秋天的特点,想象一个离家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在星期六的晚上登上仙楼山时,面对着家乡的方向,看到的情景,写一首《夜书所见》,诗的内容:呼呼桂叶送雅香,山上慈叔动书郎。知有老爹弄稻仓,夜深满院灯火藏。学生听了老师的模仿诗,觉得诗就是来源于生活,诗也不是属于诗人的专利,只要肯观察,能想象,会押韵,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诗。让学生赏教师联系生活的文章是促进学生想写作的引子,教师可大胆用,不需被自己水平的高低思想所束缚。我们是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内容。如果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大有人在”这一思想为自己开脱,就完全可以甩开包袱了,尽自己的力量,做好促进学生作文训练的引子了。

二、同一主题写自闻 。  《风筝》是记叙孩子们在秋天中活动的快乐,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写的。教师通过询问调查,了解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有人到草地捉过蟋蟀和蝗虫,有人在田里捉过泥鳅和青蛙,有人在山上捡过板栗和采过野草莓。这些生活都能表现学生童年生活的快乐,我要求学生也模仿《风筝》的写法,写出做这件事的经过,重点突出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动作,如果有周围人的对话也可写上去。用生活实际做作文内容的源泉,解决了“无米之吹”的难题。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去模仿训练,对提高作文写作水平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激发兴趣保持久

一、现场观摩除畏写 。 怕写作文,是三年级学生普遍的心理。作文有什么好怕的,它与说话都属于同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平常我们说话时,都没感觉到怕呢,写作文不过是用笔说话罢了。这单元的作文是写一幅秋天的画,你们看, 老师就把学校操场边上的那棵芙蓉花当成秋天的画,用笔说给你们看:秋天到了,操场边上的芙蓉花变了个样,绿色的叶子虽然还是那么娇嫩,但它们旁边不知什么时候,钻出了许多娃,有的长出小拳头的模样,好像在无声地叫着“加油”,有的已经露出了粉红的肌肤,那含羞的样子,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还有的已经在枝头怒放,把红黄白三种颜色统统穿在身上,在风中正跳着欢快的舞蹈呢……你们也可以学着用笔说,不会想象没关系,不会用修辞手法没关系,但我相信你一定会用笔说出芙蓉花三种不同的样子,如果实在不行,就把老师刚才用笔说的话,自己用笔说一遍。教师率先做表率,写写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就会减半。

二、挖掘闪光树自信。   刚入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是低劣的。老师可以把写作技巧教得多点,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应该低点,更低点。只要能用笔说出话,哪怕只有二三句,都给予肯定。“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卑的心理可以扼杀人的一切潜能。”在作文批改时,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守这一理念。

三 、美文共享保持久。 好的作文除了可以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读,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换阅读。只要自己同意,每个同学都有交换阅读对方作文的权利。好的作文大家一起欣赏,差的作文也可让大家见见面,利用学生攀比的心理,每次写作文都会用心去写,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促进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徐丽萍

学校:福建省浦城县民主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