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华燕: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6/24 12:01:48

 

摘要:学生生活面窄,缺乏观察和思考,闭门造车,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以及作文教学思想错位都是造成作文失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从拓宽逼仄狭窄的写作空间、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自由表达三个方面提出让作文变得真实的方法,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有效性  真实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学生失去了用童心观察事物、用作文表达心声的灵性和能力,文章中充满了“假、大、空、废”一类的话,尤以说“假话”最为普遍。这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想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的作文变得真实。

“真实”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即“素材真实”,就是作文尽可能展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第二层即“情感真实”,就是作文要用“心”去写,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等真实地表现出来;第三层即“艺术真实”,就是你的作文要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有必要的加工、改造、补充或虚构,但最终你要给别人一个“真”印象。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变得真实呢?我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逼仄狭窄的写作空间

学生作文失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生活面窄,缺乏观察和思考,闭门造车。学生整天在学校、家庭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生活积累,见闻贫乏,经历单调。他们没有时间去理会周围环境中的人情冷暖,没有精力去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间的风云变幻,更没有雅兴去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风卷云舒、花谢花开。加上许多学生不善于细致的观察生活,捕捉细节,不善于对生活作出理想的思考与凭借,所以虽然每天都在生活却与生活感悟失之交臂,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们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当然只能用“贫乏”二字来形容,他们在写作的大多数情况下当然只能闭门造车,借鉴他人的素材,学生们只能不厌其烦地唠叨他们幼年的生活,把童年往事当做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无数次的习作和考场作文中不断重复取用。如此一来,作文便常常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变成了无病呻吟,变成了“假话”、“大话”、“套话”、“空话”泛滥成灾。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拓宽狭窄的写作空间。

首先,观察自然,激发写作热情。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美好的情感,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学到很多丰富的知识。尤其当学生作文思考短路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呢,去看看草木的青姿,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去闻闻百花的芳香。去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长江。去感受“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三峡的壮美。如果时间有限,学习紧张,可以在周末的时候观看电视上的旅游节目,领略祖国山川之美,还可以在网上搜集各个风景名胜记的导游词;或是观看《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增加对生活的感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自然,走向自然的大课堂,让他们的笔下描绘出大自然多姿多彩的风情画卷。

其次,关注生活,捕捉动人细节。

好的作文一定是亲近生活的作品,离开了生活的“书斋写作”,是不可能具有感人的力量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当学生亲近了生活,体验了生活,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乃至一个瞬间,都可以让文章鲜活起来。比如,一个蹲在花下用小手去接叶片上一滴露珠的小女孩;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朗诵诗歌时,情不自禁落泪的场景……都能让人感觉到是在用心拥抱生活。在一草一木中寄寓人情和事理,要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写作,不是老师的强迫,不是生活中的点缀,而是自己生活中的必需,甚至是自己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后,贴近时代,聚焦社会热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培养的学生也要关注社会世相,民生百态,不要只做书虫,与时代格格不入。关注社会热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选材的理念,就是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我们强调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要时刻把作文放在“生活”中。在平时的练笔中,要指导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中去“应用拓展”,鼓励发现,鼓励创新,引导学生贴近时代,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比如,地震灾区人们纷纷捐款,南方冰雪灾害八方支援,援藏干部默默奉献,勇于开拓,大学生奔赴最困难地区,保护母亲河、关注社会民生、百姓网络问政,南京青奥会运动健儿赛场拼搏……让学生在这些“真善美”的触动下流淌出最美的文字,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中发出最强的声音。

二、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文失真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有的说没话写,有点说怕写不好。于是,各类“作文选”、“写作大全”之类的参考书,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源泉”。抄袭拼凑、剪辑组合、生搬硬套便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方法。这样拼凑起来的文章,没有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个性,成为没有灵魂的作文。学生思维与创作激情往往在这样的写作中被压抑了、被扼杀了,便丧失了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我想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文训练能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特点,有自己的兴趣对象,他们可能不喜欢经典的《红楼梦》,却抗拒不了《哈利波特》的魔法。对于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尽量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写作,当学生们从内心渴望表达时,便会主动创作;当学生们写出来的优美且展现着自我意识的文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时,就会带动起学生的再创作欲望。

一节枯燥的作文课,老师平淡地讲述着写作要点,同学们机械地做着课堂笔记,这样一节课下来往往没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不打破常规,上一节生动的作文课?教师可以把专题训练的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一起探讨研究,然后分小组编排成情景剧;教师还可以精心挑选一篇作品改编成剧本,做小品文的演出。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演得投入,看得认真,当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兴趣后,老师拟出作文题目,同学们会迫不及待地动笔写下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讨厌写作文,往往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方法不但会让学生写出好文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营造真实的作文环境,改变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作写作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演讲比赛、辩论会、讲故事比赛;男女对阵的乒乓球比赛、篮球赛、跳绳比赛;送温暖、送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自由表达

作文教学思想错位也是学生作文失真的一个原因。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放手让其愉快地自由发挥,而是用各种模式化、政治化、应试化的要求去束缚学生。对于作文教学则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写作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操作的过程。于是在作文教学当中便侧重于怎样审题,如何立意,乃至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铺垫点题……这样往往只教学生“怎么写”,而不重视“写什么”以及“为什么写”。结果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静态的写作学方面的知识。还有教师急功近利,以作文的评分标准为要点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的作文教学着眼于作文的好看,这种写作教学的流行体式忽视了对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的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错位的作文教学思想,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首先,就是不要太多的限制学生表达的自由,设置太多的形式上的条条框框约束了学生思想,使得学生文思被扼制。如果学生一拿起笔,就想着怎么立意,如何布局,他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来进行真正的写作呢?

其次,就是不要在思想上禁锢学生,其实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而不同于其他人的思维活动,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这形形色色的思想,才显得丰富多彩。教师要呵护学生作文中的真情,唯有真情最可贵,真情的流露就是美的体现。呵护真情,让情感像自由之舟在大海上飘荡,让思想像奔马一样在草原上驰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不仅仅是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在写作技巧指导下模仿的过程,它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个人创作过程,作文教学应该走出沉迷技巧的误区,系紧与生活的纽带,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回归生活本体,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2]谢贵荣,潘少晖《初中作文正方向》 [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李华燕

学校:泉州第三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