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徐琦凌: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发布时间:2015/6/24 14:34:48

 

摘要: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诗歌是重要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但是在鉴赏方面依然比较欠缺,而高中语文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形成文化底蕴。本文将针对初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衔接和过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高中  诗词鉴赏  教学  衔接 过度

 

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诗歌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高中需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 抓住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情感

在诗歌理论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寄托着诗词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在诗词鉴赏中,抓住其中的意象,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与理想,从而对诗词的主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充分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在元代著名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一文中,其中所使用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勾绘出了一幅天涯陌路、游子思乡的凄凉的秋景。用一系列的意象,将秋意的悲凉生动的表现出来,渲染出了一种凄婉哀凉的氛围,从而将游子思乡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再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其中运用了诸多意象,例如万类霜天、百舸争流、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漫江、层林、万山,这将湘江秋景的生机勃勃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整首词描绘的是湘江的寒秋景物,但是却一改传统写秋时的感伤和肃杀,显得更加壮美和大气,充分表现出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豁达的情怀,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向往。

在诗词鉴赏的时候,准确的把握作品中所运用的意象,就能充分感悟到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观点。这样对于整篇诗词的鉴赏有着大力的帮助。在初中的时候,教师主要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诗歌的基础知识,这样能够为高中诗词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初高中诗词鉴赏的衔接工作。

二、 了解作者身世,分析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更好的鉴赏诗词,就需要对作者的身世和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每一部诗词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想要学习一篇诗词,就要对其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基本上都是伤春悲秋,在诗人的眼中,秋天就是凄凉的代言,具有萧森和凄凉的色调,对读者传达了无限的悲伤。例如,诗圣杜甫的名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体现出了秋天的悲凉和萧飒。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通过昏鸦、老树和枯藤为读者营造出了凄凉的秋天景色,表达出了强烈的羁旅之愁。

在对杜甫的诗词进行鉴赏的时候,值得人思索的地方在于,作者究竟是为何愁苦如此之多。这时候就需要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身世来进行分析。杜甫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并且亲身经历了长达多年的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以及百姓的流离失所。杜甫入朝为官时,遭人妒忌,得不到重用,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够浪迹天涯,贫病交加、报国无门、有家难回,看到纷纷落木,因此感怀。马致远作为一个异地飘零的天涯游子,看到如此凄凉的秋景,因此需要抒发凄苦之情。

毛泽东之所以其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绚丽多姿的色彩,是因为其不仅是革命家,还是一位具有艺术个性的诗人,其作品具有豪迈爽朗的风格和慷慨激昂的情调,其个人更是具有大气魄和大胸襟。因此其作品具有昂扬向上和积极乐观的基调,也就不难理解了。

高中诗词鉴赏教学,就是对初中知识的延伸,只有在初中时掌握了丰富的诗词鉴赏知识,这样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在高中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诗词鉴赏的主要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 掌握创作手法,品位语言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歌,基本上都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不直叙平铺,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诗歌创作的时候需要使用各种手法,注重炼字炼意。借景抒情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做到情景交融。以《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为例,这首词就做到了情境的完美融合。上片都是景物描写,下片抒情。按照写景的顺序来说,是由仰视转为俯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主要用了反衬、以动写静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从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行写景。同时,还具有极大的语言魅力,例如,染字,就是用了拟人,就像是经过人过染过似的。“击”字,就能将雄鹰那种搏击长空和展翅奋飞的气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翔”字,表达出了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状态。语言形象和精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运用动词的传神,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独运匠心。学生学习后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的时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抓住诗词意象,感悟作品情感;了解作者身世,分析时代背景;掌握创作方式,体味语言魅力。学生在进行诗词鉴赏的时候,需要理解诗词中所运用的意象,感悟情感。对于作者的身世和经历也要进行了解,对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时代的特点要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要掌握作品创作的手法,感受作品语言中所蕴含的巨大的魅力。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诗词鉴赏的过渡和衔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福圣.诗词鉴赏的解题步骤及模式——浅析诗词鉴赏的“五步三式”[J].考试周刊,2009(41).

[2]曹红平,张玉雁,郭光前.诗词鉴赏中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教育,2003(24).

[3]李凤鸣.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教学[J].考试周刊,2012(46).

 

作者:徐琦凌 

学校: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