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丽娇:谈农村七年级作文的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5/6/24 15:12:20

                     

众所周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然当面对“理盛文弱”的本地状况,当接受一个七年级班级有一半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写作时,做为一个农村语文教师着实不敢奢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写出创新、张扬个性的文章,也不敢轻易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文学创作式的写作能力已是我们无法承担的任务,提高班级的整体写作能力才是我们主要的教学任务。

面对大体如此的农村学生现状,七年级作文教学我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能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能写出完整的文章。此阶段的学生就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还需要大人的搀扶指引。基于如此,我的作文教学方式就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抛砖引玉,适度的点拨讲解起到主导作用。以此开启学生思维,诱发创作,让学生亦步亦趋学会收集素材,选择材料进而谋篇布局。也唯有如此才能慢慢牵着低年级学生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也唯有如此才能为高年级创新写作打下基础。所以,七年级作文教学方式守正胜于创新,有守正才能有创新。下面是我针对七年级作文教学实施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的写作计划,解决“无米之炊”

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每一学期有六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这些训练是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的,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培养写作能力。但是使用教材的学生处于不同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力差异也非常大。显然教材的作文编排不是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不能奉为金科玉律。

具体的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对每个阶段的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我据新课标要求,参考教材,结合学生具体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个详细的写作训练计划。以语文版教材为例,七年级学生基础薄弱,写作能力差,应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因而可将下册第四单元的“仿写诗歌”和第五单元的“说明事物”的作文训练大胆删除,留待与八年级相同题材作文训练整合。制定计划时还要结合本土的时令农事、民俗野趣、风光特产,为学生每个阶段的写作拟定题目。为学生拟定作文题目是因为老师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避免写作范围过宽,学生反而无会写的内容。如第一单元写作训练是“写一件事”,我就结合课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给他们拟定了《第一次打工》、《第一次出远门》。命题一出,孩子们就跃跃欲试,因为升学考后暑假假期长,他们大都会随父母去打工,或去探望出门打工的父母。这样,只要我再适当点拨,讲解此文写作要点,孩子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不按规范教材训练,不开放写作内容,只要老师用心设计,有序引导,不但不会束缚学生思维,反而能将他们平时不注意的东西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产生创作的冲动。然若由学生自由发挥写作,结果不是写出创新的作文,反而他们选材舍近求远,作品大都是撒谎作文,毫无新意。因此,七年级写作训练的统筹安排、合理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写作由“无米下锅”过渡到有内容可写,先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二、精细的课堂讲解,提高写作能力

七年级学生作文指导离不开老师“填鸭式”的课堂指导,精细的讲解能很好提高作文指导的实效。这一说法似乎有犯了语文教学之大不韪的感觉,由于创新作文的提倡,写作课上传统的过多干预、过细讲解都似拘束了学生创作的思维,抑制了他们大胆地自我表现。然我们的现状是有几个学生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几个孩子有着发散思维?少之又少。我们的教育又是面对所有的学生,目标是使更多学生能够达到写作基本文体的基本写作要求,所以七年级上册我觉得作文教学仍应为详细指导、全面讲解的课堂教学一路开绿灯。我们的学生仍离不开美文赏析,离不开佳作指导,更离不开老师的内容提示、结构安排。“填鸭式”的课堂讲解成为特殊学生群特殊时间段学习写作的拐杖,它可以减缓写作的坡度,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激发创作的兴趣。

当然如若一味平淡无奇的“填鸭”,又怎会总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了兴趣又怎会循序渐进地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教学中还得多费心思点缀课堂,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前几年就巧妙合理选用音乐《懂你》、《烛光里的妈妈》等,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和感悟母爱的伟大。后来学校有了多媒体,我又设计从播放“妈妈,请洗脚”的电视广告画面开始,将日常中母亲辛苦劳作、操持家务的细节画面一一展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绪,母爱的情景也就历历在目。“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于是一篇篇较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两节课内就基本能完成了。因此写作课上,多借助现代的教学工具巧妙地设置情景,能使学生动情动心,展开想象的空间,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真正写出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

课堂形式的多变为“填鸭式”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作文指导更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融入生活的写作训练,养成积累的习惯

纵观近五年的漳州中考命题作文或是半命题作文,从《你让我如此美丽》、《成长一路有你》到《我懂了》,命题都是体现现实生活特征和人文精神,都极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不应设置审题障碍,而应易于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让考生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感悟。一篇好的考场作文,不应是过多注重怎么写,而应是取决于写什么内容。因而,在这样的中考指挥棒下,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写作能力,我们应帮助七年级学生学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应该将平时的写作训练融入学生的具体生活,让学生变成一只只小蜜蜂,懂得去采花酿蜜,让学生慢慢养成留心观察、敏锐感悟的习惯。

学生生活于现实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观察,一旦要写出自身的体验感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老师有针对性把学生“带入”社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囿于条件、制度的约束,老师不可能和学生一起去身临其境,但可引导他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通过每周的小练笔积攒作文的“活水”。

整个七年级我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围绕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周精心为他们设计小练笔,不同的群体训练的内容也不同,力求练笔跟他们的生活轨迹同步。譬如:开学几周,针对寄宿生我就让他们围绕住宿生活写片断作文。第一周先写下印象最深的一天寄宿生活,第二周留意自己和同学的情绪变化(提示是否想家?),第三周刻画一个宿舍生活的画面(提示早晚澡间抢夺、熄灯后侃大山),第四周国庆放假记录下回家车上的所见所闻。没有住宿的同学则让他们围绕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进行练笔。总之,我将写作训练贯穿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在“手把手”地带动下,学生们不得不去时时关注自己的生活、拨动常被忽略的情感之弦。久而久之,学生们似乎下笔轻松了、下笔也勤了、。再久而久之,我相信他们一动笔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理可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将平时的小练笔与学生实际生活融汇贯通,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孩子们有了这样的生活记录,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将来应对中考指令性文体写作应是绰绰有余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语文,该怎么教?写作,该怎么指导?我认为应因“学生的知识基础”制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我们的学生不是小白鼠,在从教这条路上我一直感觉如履薄冰,从不敢人云亦云,人教亦教。作文的教学也不是单一、非此即彼的呆板模式,从大部分是无生活积累、无课外阅读、无写作基础的“三无”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我仍坚守七年级写作辅导要返璞归真,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先夯实学生基础,培养习惯,再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创新。我每天先要想着灌输些什么给学生,引导学生上路了,我才能再去想如何让学生固有的天分充分发挥,凸显个性。所以,七年级作文教学的主导思想仍应是守正为主,稳步出新。

 

作者:林丽娇

学校:漳州诏安边城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