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一琼: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思索

发布时间:2015/6/24 15:30:13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现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设置若干条条框框,限定写作的内容、材料等,使得学生无法自行作文,无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出现千篇一律的构思、立意,这有悖于作文教学的原则。本文从作文个性化教学进行思索。

关键词:作文    个性化教学    思索        想象联想   质疑创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束缚学生的手脚,给学生设置了若干条条框框,如限定写作的内容、材料、怎样安排思路等等。学生不能自己做主,没有机会自由地感悟、思索,无法如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结果是或无病呻吟、或千篇一律,实在不耐看。

针对学生的集体真话失语症、没个性症,教师当务之急是要鼓励学生大胆为文,要让学生讲真话,展露自己的个性,让作文园地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雅量,允许学生的文章离点谱豁点边,切勿稍有“离经叛道”就大事杀伐。要相信学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思想会成熟起来,个性会凸现出来。奇妙多姿的世界,因为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精神世界的神奇又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个性而形成。正是由于这种个性,创造力有了源泉,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如果所有的人的思想感情都毫无二致,如果所有学生都没有个性,还谈什么发展与创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篇个性鲜明的作文。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写作追求的境界。

一、关于作文个性化的一些基本概念阐释
1、什么是个性?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后来被引入了教育学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就是指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①从哲学上讲,个性指体现在个人身上不同的性格、人格特征。从以上解释来看,个性所具有的突出特征就是它的独特性、差异性与丰富性。我认为著名诗人艾青说的“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就是对个性最形象的阐释。

2、作文个性化

关于“作文个性化”也有多种解释,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调动多种手段使学生作文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与结果,最后形成具有鲜明主体特征的个性化作文。这一概念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学生。第二种是指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变化的质量和结果质变的程度。第二种概念是由中央教科所《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总编徐同先生提出的,既关注了学生作文的变化,也关注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相对来说,比第一种概念更完整。                               

二、作文个性化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作文个性化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建议中始终强调的是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如“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即为“真实”之要义;自主性表现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样的理念在阶段目标中也有体现: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要求和提法都是对学生作文自主性的关注。而“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想像是构成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贯彻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2、作文个性化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视习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指导,所以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假、大、空”现象,成人化、模式化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让作文呈现出千人千面、百花齐放的景象,展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个性,不人云亦云,丧失学生的主体性。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指出:“个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就是没有灵魂的作文”。②那么,要让学生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就需要彻底地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倡导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

3、作文个性化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的必然。
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听到最多的名词可能是“以人为本”,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它的核心理念与本质意义。目前,无论是治国方略还是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说还没有哪个时代能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去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教育而言,便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关注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和拥有不同个性的人。因此,作文个性化是社会大环境与教育小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生命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在作文教学领域中的反映。

三、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个性呢?

1、学会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自由写作。

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大朋友”,学会与学生“商量”和“探讨”,尊重学生的个性。

①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展现学生的个性。我们则要改变这传统做法,对写作内容不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本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的感受、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决定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写一样内容,抒一样情,论一样理呢?

②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传授“写作之道”。碰到记叙文,“六要素”一个不能少;碰到议论文,“引—提—联—结”是惯用的口诀……全是一套有纲有据的“现行通法”。在课上,教师明明白白地提醒学生:“考试作文时,你们不能随意推陈出新,就按一般的常规方法写。”于是学生谨遵师言,不敢“越雷池半步”。殊不知,这种填充式的写作,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挣脱茧壳,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况且,写文章,本来就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么能套用一种写法?如同是写《第一次……》,可作这样的指导:农村的同学可写与农活有关的事,如第一次割稻子、第一次下海,县城的同学,可写第一次逛公园、第一次上超市、第一次上网等。生活环境不同,作文的内容便会不同。

③让学生想用什么表达方式就用什么表达方式。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设置一套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即什么年级训练学生运用什么表达方式。七年级训练学生记叙的能力,八年级训练学生说明能力,九年级训练学生议论说理能力,而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爱好理解,运用程度是不相同的,特别是有的学生对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感到很枯燥、乏味,极不喜欢。相反,较喜欢写一些抒情性的作文,这就是他的写作个性,我们何尝不多鼓励他们张扬这方面的写作能力,尽力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况且,近年来的中考或高考的作文题目都是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也从不限定学生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实际上,也给苦苦探索的中学语文教师提个醒,作文教学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话题,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尽情展示他们的个性。

2、培养学生独自感悟自然的能力。

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之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再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条条大路通罗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无不是我们熟知的深蕴哲理与人生智慧的名句。

上述都是别人富有个性的感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自然多加观察、多加留心,用心灵去与自然对话交流,学着因春天小草透出新绿而感悟到新的生命诞生,学着因秋天落花而感悟到美好的一切都是那么容易消逝。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打开思路,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文章来。例如写《春天》,可指导学生写“另类”的春天,比如写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写春天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写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写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这样的文章与“赞美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不一样,但却是写出学生对“春天”的独特感悟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他的个性作品。

3、培养学生解读人生,剖析人生的个性能力。

解读人生,初看较难,实则不然。就拿我们身边的作品来看,思索人生的也很多,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学者对人生这一命题作了思索,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剖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人从人生的短暂中,得出了及时行乐的结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是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发出的狂放之言;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多夫》一书中对人生作出了经典的诠释。“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沉浮;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的一浮一沉,对于一个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不用悲观。必须以率真、谦虚的态度,乐观向上,向前迈进。”所以,有意识地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自觉去解读人生,剖析人性,去关注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这些本质的东西,可以使学生的习作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屈原的个性;奇妙的构思,独到的观察是欧·亨利的个性。生活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柳永的凄婉,苏轼的豪放。一位位作家,一篇篇文章,一条条个性的走廊,一朵朵个性的浪花。同样,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各自的生活背景不同,他们的作品也应是其自我的张扬,个性的表现。如生活在某乡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争当大官》的作文。因他生活的村里的干部欺压村民,而乡干部不仅不管,还有意偏袒村干部,于是他在作文中发誓要努力向上,争当大官,为村民出气。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了一个少年学生的纯真的心声,率真中流露出他对乡亲的挚爱,清纯中呈现着心地的善良。这样有个性的作品也是跟该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

4、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扩展个性作文的思路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它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序的标尺,有了它,学生的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写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因此,作文教学从一起步时就要十分重视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做到经常化、具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和联想的潜力,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例如,学生最喜欢用绘画来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依此天性,可让学生根据文中插图写话,画与话相辅相成,画中寄托着他们美妙的想象,字中洋溢着他们自由的天性,这既能提高学生新的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变图为文的再创造能力。还可结合作文训练,设计一些题目如《我是……》、《20年后的我》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让学生或畅谈理想、或虚构情节、或作科学幻想,尽力展现想象、联想的能力、展示个性。

5、培养学生求异质疑,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分析问题时,求异质疑,不拘泥于一般的方法,不满足已有的结论,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用新的眼光、新的观念来审视一切,分析一切。作文时,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不必拘泥于成规的看法,可以通过介绍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的范文让学生感受,通过比较、分析、品味、欣赏,学生从中体会到新题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愉悦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味道,又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敢于挑战,最大限度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宽松的“求异”氛围,使学生产生我要这样写的强烈愿望。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有一位学生却敢于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中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他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对此话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文章体现出习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很有个性。又如俗语说“开卷有益”,有一位学生却用《开卷真的有益吗?》为题作文,文中能用辩证的观点来论述这个问题,阐述了习作者独特的见解。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宣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人生的“史记”;写作主体——“我”,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是不可取代的“这一个”。要唤醒学生的个性意识,让他们敢于在作文中表现自我。

 

作者:林一琼 

学校:漳州市诏安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