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晓春:以正合,以奇胜

发布时间:2015/7/7 9:09:11

                

当语文老师,最让我感到迷惑的是作文教学。作文在高考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可现今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杂乱无序的状态,作文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参,高中的语文课本中作文的课案少之又少,甚至缺乏系统的作文评价机制,全凭语文老师的“感觉”下分,有人把高考的作文批改戏称为“草菅人命”。

再加上,最近福建省的作文出现一个很奇怪的“厦门”现象,厦门优卷的特色是卷气浓厚,思辨力较强,最突出的是,引经据典,甚至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于是各地出现了跟风现象,教导学生在文章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开头结尾频频引用文字、名言,以此来获得老师的亲睞。可这样功利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对名人名言没有深刻理解就胡乱运用,缺乏自己思考而张刚李代,更有甚者,自己编个名句糊弄阅卷老师。

这些都让笔者思考,当今的作文教学该何去何从?

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

首先,以正合,摆正人生方向,回归生活的本然。

作文真是一件不能急功近利的事,要让学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的守正就是回归生活的本真,回归理性和自我。近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在作文教学方面倡导新理念的核心其实归究到“真实写作”。这就要求老师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使学生作文走出无病呻吟的怪圈。只有生活充实了,才会抒发出深厚的情思来。而情感,则是作文中最最重要的东西,这么多年不知看了多少学生的作文,可真正留在脑海里的,一定有真情在。其中很多的高考佳作无不证明者这一点。

让学生有思想的热度,有理性的深度。我采用的是多写小评论的方式,每周下载人民网或者凤凰网的相关评论让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性的对人生、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理性认识,语文就是让人直面人生,活在现实中。其实作文课也不必每次都写大作文,可以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写写评论,既不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又让学生笔耕不辍,特别要抓住契机,例如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节日如中秋等让学生抒发情感,又如今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公祭日,可以在这一天让学生写写感想,或者针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发表感想……

总之,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其次,以奇胜,奇在立意和构思。

大凡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同样,在考场上善于出奇制胜的人,才能夺人眼球,让人珍惜。

一、视角立意创新——写的大气

有这样一则笑话:第一位把女人比做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位仿效者是庸才,第三位追随者是蠢材。文章立意也是这样,万不可“人云亦云”。考场作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对现象进行多元解读,最终写出自己的感受来。

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商场兜售三种饮料--水、咖啡和橙汁”

当大多数孩子在每一种饮料中探秘人生时,考场文《缤纷成就和谐》一文则是从更高的视角来思考人生,让我们思考认识和谐之美。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考场文《标签时代的理性目光》则从批判者的视角批评了当今社会的标签化想象,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二、精巧构思、逻辑推断——写的深刻

从我们经典的议论性文章看,好文章从来都不是以夸夸大言欺人,而是以理服人,以严密的分析推理服人。考场作文,由于阅卷的特殊性,如果表达不清晰,就无法让老师迅疾领悟文章。

目前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写法是确定一个论点,然后切分为三个分论点,然后就举出三个例子,或正或反,或古或今,过多的事例堆砌,使得说理难免乏力。著名思维余岱宗教授说:“我期待出现一篇没有一个事例的议论文。”这也就是对学生学会分析说理避免简单议论的期待。这些都告诉我们要转变思维,注重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我们在此讲“求新”,可若是缺乏缜密的思辨能力,极易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因此要训练学生的读者意识,不断推进或追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入手,防止学生的思维在单一平面滑动,把议论引向深入。我的做法是让常常让学生在作文立意后进行课堂辩论赛,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注意对手意识,防止出现逻辑漏洞。

其实,真正的创新,并无捷径可言。要让我们耐下心来,一本一本的读书,古人亦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许,当孩子们真正热爱地拿起笔来时,才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成功。

作文教学,总的说来要“以正合”,以正确的价值观做引领;“以奇胜”以构思和逻辑推进为辅,方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吴晓春

学校:龙岩市高级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